面對民進黨台市黨部評委召集人趙映光的兒子趙介佑疑涉毒一事,昨日民進黨一連度兩發出聲明要求立刻處置,但北市黨部主委吳怡農卻未馬上反應,外界質疑恐有袒護之嫌。
「不好意思,不小心忘記了。儘管早有心理準備,身體依然反射性地繃緊。
女性圖示往視野的中央稍偏下方移動,上頭則冒出簡潔的文字。真不可思議,我方才待在《剪輯室》裡時,明明一點感覺也沒有。」 他實際上並不在這裡,而是待在千葉自家,我們只是將彼此的電子隱形眼鏡裝置裡的應用程式「空間分享」調至同步,在這個房間中投影出他的形貌而已。我也透過位於視野角落的「空間分享」圖示選擇了「結束」的指令。這是網路影集《科幻劇場》第七集《天堂銀牙》中的結尾場景,用電腦成像打造的機械手臂動作不太自然,我示意多田重剪。
文:澤村伊智 我在桌椅整齊的《剪接室》裡出了一會兒神,視野右側突然浮現出圖示,是一個抽象設計的女性圖示,下面顯示出〈訊息已送達〉這幾個字。「難道是……」 「嗯,我媽。2006年財政部印刷廠則添購了版紋設計專用軟體,以期製作出專業的發票團花與提升防偽係數。
下一步則是進到防偽軟體決定團花外圍輪廓,像是基本的菱形、圓形、方形與多邊形等圖形,也可以是複合的幾何圖形。Photo Credit: 林家妤 隨身型的數位顯微鏡放大倍率可達1000倍,可看出放大後的圖形與圖樣的細節,使發票團花難以仿造 至於發票上還有哪些防偽技術呢?團花上的號碼使用紅色滲透性油墨,正面是黑色數字,反面則是紅色數字,若是發票被竄改在紙張背面即可看見。當外圍輪廓訂定之後,通常會依照對稱的原理分割內部區域,稱之為環型設計。為了一探統一發票防偽團花背後的秘密,這一回《科學月刊》特別拜訪位於台中市大里區的財政部印刷廠,專訪團花的設計者——防偽設計總監李雨儕,希望能夠揭開發票團花設計的知識與魅力。
印刷廠有時甚至還在國字上動手腳故意寫錯字,例如筆劃該勾的地方沒勾,最後還可以運用各種顯微鏡揪出中獎發票是否遭人竄改。文:林家妤 「發票不要亂丟,搞不好會中200萬。
同時也得具備如火眼金睛的視力,才能夠精雕細琢出具備防偽功能的團花設計,上面的線條可是細到讓電腦也經常當機。發票的起源可追溯至1951年,當時政府為了順利收稅,便想出發票上的數字能夠讓民眾對獎,於是大家購物時都不會忘了索取發票。第二種則是有對稱軸通過中心點的二面體對稱(dihedral symmetry)。圖片來源:財政部印刷廠提供 完成輪廓與區域切割之後,可以按照旋輪線與正弦曲線等某種週期函數對應的圖形規律,產生內部紋路,藉由調整相關參數控制更多線條細節,進行複製和旋轉產生紋路的變化。
而且由於線條細密,一般印刷也無法呈現,因此,以數學軟體產生的邏輯底紋,便成為不可或缺的防偽設計。更多防偽技術在哪裡? 此外,防偽技術不只可以在繪製團花的製版技術下功夫,還可以運用特殊材料與工藝防偽,從紙張製造、油墨調理、防偽設計、製版到印刷,一項防偽產品(anticounterfeiting)可能會運用到數十項防偽技術。環型設計可分成兩種,第一種是循環對稱(cyclic symmetry),相對於中心點進行旋轉對稱,沒有鏡射軸。接下來,就讓我們從正弦函數開始,看看如此基本的圖形可以產生什麼變化吧。
首先給定一條曲線,再沿著這條曲線產生正弦函數(sine),接著可以改變函數的頻率(frequency)、振幅(amplitude)、偏移量(offset)、相位差(phase offset)及波長(length)等參數,影響曲線的形狀進行各種變化如下圖。自週期函數生成花紋之後,可以在防偽軟體中對於個別線條進行拉伸、扭曲與變形等手動調整,加上生肖圖案以及代表月份的阿拉伯數字時,也可另外在交界處加上陰影或浮雕,以多樣的線條填滿不同圖案內部與區域。
紐索紋飾會以重複的圖樣填滿兩條包絡線(envelope)之間的空間,基於正弦曲線的圖形,只要調整相關參數便能控制更多細節,最終得到具有美感且精細的圖形,非常適合每期絕不重複的發票團花設計。若有心人士想要仿冒此花紋,就得逐一描繪每一條曲線,使仿造的難度與門檻提高。
再融合線條的理性與圖案的感性進行靈活的版紋設計,搭配特殊的油墨顏色,呈現出不同特色,使得民眾容易區別每一期的發票。到了1990年代,便利商店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普及,發票型式便以二聯式收銀機統一發票為主流,同時在列印發票的流水號處加上防偽團花。Photo Credit: 科學月刊 發票團花設計流程 透過參數的調整,簡單的正弦函數也能夠產生許多變化,讓幾何線條成為團花的過程開展出各種可能性。紐索紋飾與正弦函數 說到團花的防變造花紋,就得從紐索紋飾(guilloché)開始說起,這是一種運用錯綜複雜紋路的雕刻裝飾技術,透過特殊車床銘刻於金屬上,可以提高生產線的速度與精確度。紐索紋飾這個詞也用在描述具有重複性且彼此交叉或重疊的花紋,應用於複雜的鐘錶工藝,以及鈔票、護照與重要文件等防偽設計。」 對發票是小時候的樂趣,除了期待發票能夠中獎之外,還默默期待著每一期統一發票新的幾何圖案設計,位於數字下方的團花防變造花紋,精緻又美麗,就像用萬花尺畫幾何圖案那樣令人著迷。
最後在美工軟體完成修剪和拼接,就能得到具有美感且精細的圖形。還有可穿透厚度60 g/m2紙張的浮水印。
由於設計過程中需要在防偽軟體與美工軟體之間來回,製作一年份的六張初稿大約需要花費一個星期,後續再進行校對與試印等工作,才能成為收銀機台裡發票的團花 而在印刷廠中,設計人員必須有邏輯地去思考圖案與兼顧美感,否則只會產生一堆奇怪的線條。圖片來源:財政部印刷廠提供 一些從基本圖形與其變化的範例,依照外圍輪廓與區域切割的方式不同,生成的圖形也截然不同
舉杯邀明月 在這家KTV裡面你看不到水與茶,酒就是他們的飲料。我們約莫晚上九點從低調的正門進去,櫃台與大廳空蕩沒有人煙,後面的牆上則陳列著酒瓶,令人印象深刻。
Photo Credit: 作者提供 街角 在住宅區的某處轉角,我們發現酒瓶堆積而成的垃圾堆,而這些大多為啤酒和保力達的空瓶。越接近深夜,就有越多年紀稍微比高中生大的年輕人來訪,大約20幾到30的他們有不一樣的嗓音,聲音裡多了一分沉穩,而當每個人將麥克風放下,大家就會自然而然地敬酒,表示謝謝你剛剛獻上了一首好歌曲,以「酒」和平地禮尚往來。一進去看見幾個在地高中正歡唱著,原來有別於我們對KTV的印象,這裡的KTV只有一間包廂,於是認識的、不認識的都聚在一起喝酒唱歌。在南澳,共有三家 KTV,其中有一家是老年人比較常去的,而這家則是年輕人聚集的地方。
居民告訴我們,這大概是他們兩、三個禮拜飲用的量,對我們來說,這個飲用量十分驚人。Photo Credit: 作者提供 雜貨店 那麼,部落的酒從何處取得呢?南澳鄉總共有三間雜貨店,這幾間店進貨的量大約就是居民們飲酒的量。
另有一群高中生告訴我們,因為雜貨店不會查驗證件,所以他們平常都會來這裡買酒。搭配著投幣式的點歌系統,有一位妙齡女子背著腰包為我們送上一盒十元硬幣及一壺台灣啤酒,原來她是這裡的老闆娘,在待客的同時也用一副好歌喉與朋友們一起唱歌。
在談笑之間發現地上亦有許多酒瓶空罐,可以想像平常她們來聚會時熱鬧的場景,後面設有撞球桌與排列整齊的球桿,一旁的牆壁上貼有社區撞球大賽的賽程與成績,還有風雲榜呢。文:許儷、曾明心、吳銀河(台大「食物、農業與社會」修課學生) 本文為108學年度下學期洪伯邑與簡妤儒老師合授之「食物、農業與社會」課程成果。
部落居民飲酒習慣的養成,某程度是因為酒在部落裡價格低廉、容易取得。在南澳的另一種聲音——宗教信仰 二伯母是虔誠的基督徒,平日也會參與教會活動,雖然在部落裡酒被視為不可或缺的日常,但基於教會立場信仰,二伯母覺得要給人榜樣,且自己也認為酒喝過量影響到生活這點是需要被提醒的,但強調酒本身對身體是沒什麼壞處。而不喝酒的人有兩種:一是本身就不喜歡酒的味道,第二種就是認為自已比較高尚,因為宗教或是職業類別而不喝。穿梭了不同面貌的南澳,了解到「酒」在南澳原住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,早上出門前一杯提神,回家後一杯紓壓,晚上再一杯解愁。
相較於村裡的便利商店,雜貨店的酒較為便宜。由此我們發現,部落生活離不開酒,酒是很日常化的東西,居民們不一定非要到酒吧或餐廳暢飲,有時候關起門來就可以開始喝。
」他們小聲笑道,於是我們很榮幸地成了少數的訪客。可以發現,在南澳,對於酒的角色在不同年齡層之間有不同詮釋,但大家的共識皆為「酒能維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」。
」她也提到,對於這幾年年輕人把酒當一般的茶一樣喝,教會這邊也會適時勸導。他們也告訴我們,有些工人上工前會先喝保力達以提振精神。
发布评论